OKR跟进会辅导指南【主导式】
-
使用人群: 企业效能顾问(CSM)、管理实践专家及企业内部 OKR 教练角色
-
使用场景:教练角色作为会议主持人为接受辅导部门组织一场OKR跟进会,让参会人员熟悉整个OKR跟进会的组织及开展流程,达到参会人员后续能自主开展OKR跟进会的目的
一、会前访谈
本次「XX」核心部门OKR跟进会议辅导有两个目标:
深入了解当前「XX」核心部门OKR跟进执行现状,发现当前OKR跟进会议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明确「XX」核心部门Leader的管理诉求,共识会议辅导目标
根据辅导者对辅导部门的情况了解,可适当删减访谈内容
-
日常如何确保团队目标的进展?是否有团队周报的或团队工作例会的方式跟进目标?
-
当前团队的工作例会是如何开展的?请详细描述具体的会议议题及会议形式?
-
会前是否需要提前准备会议材料(无会议材料/PPT/飞书文档)?是否有脱敏版本的周会材料可以参考?会中是否有明确的会议主持人及记录人?会后是否有将会议结论及待办事宜整理好并同步给所有参会人员?
-
若出现会上无法快速决策的议题时会如何处理?一般会议节奏是否会有专门的同事负责把控?
-
基于目前的会议方式一般需时多久?以往会议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如不符合预期,您希望本次会议帮扶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是否愿意尝试飞阅会形式?
-
除了上述内容外,您是否还有其他OKR推广上或团队管理上的诉求?
二、会议引导
OKR跟进会主导式帮扶中,辅导者将作为整场会议的主持人,需提前与OKR项目对接人/推广大使商定创建会议辅导群组,由OKR项目对接人/推广大使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会议总时长可根据参会人数适当调整,5-8人建议控制在1小时内,9-15人可适当放宽至1.5-2小时;
若会议文档内容内容较多,阅读时长可适当放宽至20-30分钟,注意提醒参会人划词评论过程中也可同步解决部分评论,已通过回复解决的评论,评论提出人可直接回复“get”表情,节省讨论时长;
步骤 |
时间点 |
辅导者关键动作 |
参会人员关键动作 |
示例 |
会前 |
会议前1天 |
提供周会文档/周报参考模板
|
创建会议群组,补充OKR相关内容
|
「xx部门」OKR周会模板(请创建副本) |
会议前2小时 |
提前共享周会文档/周报
|
提前阅读周会文档/周报
|
||
会中 |
开始后5分钟 |
做好会议宣贯
|
部门leader****强调会议纪律
|
|
15分钟 |
组织默读文档
|
默读文档并充分发问
|
||
35分钟 |
组织讨论
|
围绕评论展开讨论
|
||
会议结束前5分钟 |
会议收尾
|
会议收尾
|
||
会后 |
会议结束后10分钟 |
开展****会后访谈
|
反馈参会感受
|
|
会后当天 |
再次同步待办事项
|
明确后续安排
|
三、反馈收集
为了确保本次会议帮扶的效果,解决辅导对象的核心诉求,辅导者需基于以下5个问题进行辅导效果回访,在确保辅导对象满意的基础上,与OKR项目对接人/推广大使达成知识转移的共识,让辅导对象有足够的信心自主主导后续OKR跟进会的正常开展
-
会议内容是否聚焦?是否有重点的内容没包含在会议上讨论?与之前的工作例会相比较感受如何?
-
会议形式是否高效?已经在文档上呈现的文字内容是否还需要负责人展开描述才能让参会人员明确知晓?
-
与会人员的参与度是否符合预期?参会人员是否都能明确知道下一步工作方向?
-
最终是否能达成会议共识?还希望从哪方面进一步优化?
-
后续若交由团队内部按此形式开展OKR跟进会,是否仍存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本次参会成员后续是否能轮流承担会议主持人的角色组织会议?
四、优化建议
会议阶段 |
关键动作 |
观察记录 |
改进建议 |
会前 |
材料准备 |
||
会前组织 |
|||
会中 |
会议进度把控 |
||
同步进展 |
|||
暴露问题、风险 |
|||
共创解决方案 |
|||
梳理下一步计划/to do |
|||
会后 |
待办事项同步 |
沉淀最佳实践:「xx部门」OKR周会模板
- 建议辅导者与OKR项目对接人/推广大使共同梳理调整模板结构,便于企业后续对内推广复用
参考材料:
五、常见问题与建议
-
不在leaderOKR中的内容是否还需要在周会中讨论?
-
提前明确会议目的及会议重心,周会是要达到确保团队整体工作进展、上浮风险、协调资源的会议目的,主要围绕leader的OKR展开讨论,但不在leaderOKR中的内容如果需要引起参会人的关注与协助,也需要在周会中上浮讨论
-
提前敲定会议材料结构,周会材料中除了包含leader的OKR进展外,还可以包括其它需要重点上浮的事项,该部分内容可放在会议材料的后半段
-
-
发言人阐述内容过于细节,出现超时现象
-
会前明确发言原则,细节内容可记待办事项并@相关人,待会后讨论
-
会中设置计时员角色(可由主持人兼任),严格控制发言时间
-
-
会议文档评论较少,现场互动比较少,讨论氛围不强
-
会前规定评论动作,例如要求每个与会人在会前必须阅读他人的进度记录,并留下至少一条评论,保证大家在会前有自己的思考,leader带头做好划词评论动作,并在评论中@对应参会人作出回应
-
会中利用鲶鱼效应,例如请领导或有影响力的骨干率先发言,带动讨论氛围
-
-
OKR****跟进动作到位,进度符合预期,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
-
重新审视OKR制定的合理性,是否清晰描述出了可衡量标准?没有可衡量标准的OKR,只能称之为待办事项,没办法对目标的实现起到支撑作用
-
审视OKR是否需要因应环境变化而调整,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思考既定的O是否与公司战略相匹配,实现路径(KR)是否依然适用或存在更优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