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实践:芝麻开门——以飞书为基础的门禁应用

信息化实践:芝麻开门——以飞书为基础的门禁应用

开发者广场内容精选NaN-NaN-NaN
解决方案
作者:易建波
简单介绍「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为何要做飞书门禁应用」
我们是谁
下面有一段很长的自我介绍,来自官网:
微智全景(Wiseasy)是数字银行与支付建设者,公司致力于从智能金融终端和支付技术服务出发,探索数字银行与支付技术在全球的普及与发展。公司以新技术体系和新型网络设施形成“云+软+端”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转型中的银行、发展中的收单机构、成长中的金融科技公司、扩张中的移动运营商以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更低成本、更加便利友好的方式为更广大的用户群体,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微智全景已经在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为数十个行业与场景的数千家商户及350家技术伙伴和支付机构提供服务。
Wiseasy公司概览&智能硬件产品概览:
在考勤这个场景下,我们的一些服务案例和经验积累
在泰国的校园信息化市场,我们与当地合作伙伴服务了众多的中小学客户,为这些学校输出包括SaaS、智能终端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这套校园信息化方案中,其中的一个核心场景就是:校园人脸考勤。
250px|700px|reset
在泰国市场运营的学校智能考勤方案:
我们为何要自己做飞书门禁应用
1.公司在9月份要搬新家,新的办公地点,所有的基础设施都要重新装修一遍。
2.疫情大背景下,指纹开门这种接触式交互,大家都普遍认为不卫生,于是有了在新办公区刷新这个场景的想法。
3.门禁这件事情,我们有硬件产品,有场景认知,自己做,没有门槛。
4.用自己的产品,服务同事,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特(主)别(要)是老板也这么想。😁
5.基于上一条,小伙伴一听说这样的场景,都挺兴奋,马上帮忙把这个方案取了一个名字『芝麻开门』,摩拳擦掌想要试试。
芝麻开门的产品构思过程
关键场景问题思考
门禁这件事的几个关键问题:
  • 哪些人要开门?
  • 用什么方式开门?
这几个问题,会进一步细化拆解,衍生出更多的子问题。
250px|700px|reset
以上问题,总结下来,落到几个点上:
资源盘点
产品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都基本上理清楚了,接下来就是看我们有什么资源,如何方便、高效、最小代价的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有什么资源呢?
1.自有终端。适合门禁、考勤的自研智能终端Wiseasy Bot,关键终端能力都具备:人脸采集&识别、扫码、NFC。
250px|700px|reset
2.飞书。我们是飞书的深度用户,对飞书的信息化有比较深的使用经验,而门禁场景下的关键需求,飞书基本上都已经满足:
250px|700px|reset
盘点下来,基本上这两个资源,就可以弄一个有点酷的「芝麻开门」产品了。
芝麻开门产品定义及最终效果
整体产品方案
250px|700px|reset
方案描述如下:
效果呈现
1.用户小程序飞书
250px|700px|reset
2.芝麻开门APPBot
250px|700px|reset
3.现场效果
250px|700px|reset
250px|700px|reset
产品收获,背后的思考
1.极客式产品发布。
「芝麻开门」这个产品,从构思到发布,前后只用了5天时间。这种节奏是非常快的,门禁这个场景虽然不复杂,但是从上面的问题清单来看,要完全覆盖到,也是挺耗时的。
思考:
之所以能做到「极客」效果,与我们坚定的拥抱飞书生态的判断密不可分。飞书提供了全面的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可复用性极高,极大简化了我们的开发工作。
君子择能人而处,就是这么朴素的情感引导我们做了"偷懒"的选择。
2.高绩效信息化。
原来的指纹门禁系统,能不能继续用,当然可以,那为何还要做「芝麻开门」呢?我们有一个很小的坚持:新的「芝麻开门」产品,一定要高绩效信息化,这一点,基于飞书生态还真做到了。
250px|700px|reset
思考:
对比来看,「门禁」的存在感被极大的弱化了,很多场景中,大家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这是因为背后的信息化非常高效,很多事情机器自动做了。大家都不需要关注它的存在,管理员也被大大的解放了。
说个反常识的观点:一个产品能被弱化到没有存在感,恰恰是产品的成功。——你需要关心国家电网的产品吗,你需要关心自来水厂的产品吗?
3.用好飞书管理台,很多工作事半功倍。
场景 1. 如何高效而细致地管理应用范围权限?
产品发布出来,如何流畅的交到用户手中,其实挺有难度的,即便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内部小程序。
以芝麻开门为例,我们在发布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是:
只给北京办公区的同学开通「芝麻开门」应用,如何做?
这背后的上下文是:
1.全公司有260+人,有国内的同事(国内有6个城市),有海外的同事。
2.公司的门禁属于物理安全的基础基线。
基于这样的考虑,刚开始,我们设置的思考路径是这样的:
部分成员——>组织架构——>遍历每一个部门,包括子部门——>选出办公区在北京的同事
如上图,我们还真的按照这个试操作了一遍,最后在迷失在了各级组织结构中,搞完了也没有底,不确定是不是把北京办公区的同事都开启了。
实在没招了,仔细研究了下飞书产品,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功能:动态用户组。
250px|700px|reset
250px|700px|reset
其他事情,都交给飞书吧,它会自动的对Base在北京的同学进行应用授权。
更神奇的是,因为是「动态」的,北京办公区后面入职同学,也会自动的加入到这个用户组中,从而可以通过机制自动进行应用授权,太省事了,优雅而高效!
PS:这个动态用户组能如此优雅,主要还是得益于员工入职时,对城市这个字段录入得比较严谨。
场景 2. 如何给新用户接入使用的入口?
外地来北京出差的同事,往往需要自己找到「芝麻开门」的应用,点击使用,然后进入审核流程,通过以后就可以使用了。但潜在的问题是:外地同事没有被授权,压根找不到「芝麻开门」小程序,怎么办?
我们的马上想到的是,能否把「芝麻开门」应用分享出来,放到某个地方随时可以访问?马上就找到了方法(其实路径比较隐蔽):
250px|700px|reset
找到这个二维码,我们把它放到了产品的使用说明文档中💧芝麻开门操作指南,同学们需要则自取即可。
场景 3. 如何把审核与产品运营的流程分离?
「芝麻开门」这个产品发布后,其实是两种类型的角色来进行共同维护了。
  • 产品经理:负责产品应用的持续发布
  • 门禁管理员:主要审核、启用、禁用用户的应用使用
这两个角色在干的事情上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相互也不愿意干对方的事情。
如果权限设置不当,则很容易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例如,我们之前碰到的一个问题是:
不断有新用户(外地,漏开同事)的审核请求到了产品经理这里,产品经理人在长沙,无法判断是否可以审核通过,只能转交,不胜其烦。
后面通过合理的权限细分,这个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PS,飞书的审核逻辑是存在层级关系的,基本逻辑为:
审核是按优先级指派的,该应用管理员 > 工作台管理员 > 超管。哪一类有就返回谁,如果某一类包含多个管理员,则随机指派。
我们刚开始在这里就踩坑了,审核总是走到产品经理那里去了,不堪其扰,最后飞书同学帮忙拉群才得以解决。
场景 4. 如何达成最小范围测试的权限设置?
在「芝麻开门」这个产品中,有不少场景是需要对公司通讯录进行操作的,例如:
  • 员工入职事件监听
  • 员工离职事件监听
  • 员工属地修改
这些操作的测试和验证,需要直接操作企业通讯录,属于敏感操作,但是对测试同学和产品同学又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他们只能天天来烦我,让我去替他们做这些操作,怎么办?
还是回到管理员的权限范围设置:
250px|700px|reset
这样设置以后,产品经理可以任意在「固定部门」随便折腾了,不影响公司,做坏事的边界也划得很小了,我也放心的被解放出来了。
关于场景的最后思考:很多技能,说穿的时候一文不值,未知的时候价值千金。这些场景,现在说起来风轻云淡,其实当时摸索的时候,也还是挺痛苦的。
4.开个脑洞
企业通讯录应该扩展「人脸能力」
如果飞书的企业通讯录能扩展开放人脸能力,那么很多基于「人脸识别」场景交互的简化很多,特别是门禁、考勤这样的硬件关联场景。
目前飞书提供的能力:
1.租户级别的人脸库维护,租户通过OpenAPI调用来进行人脸上传。(上传人脸基准图片
2.小程序容器中调用人脸对比能力(人脸比对开发流程
这种层级的「人脸能力」是远远不够用的,对于「芝麻开门」这样的应用而言,依然需要做两个事情
1.为了收集到员工人脸,被逼无奈开发了一个小程序。
2.飞书的「人脸对比」只能在小程序容器内调用,然后通过OpenAPI查询认证结果,巨糟糕的体验。
250px|700px|reset
对于「芝麻开门」的智能终端而言:
  • 既缺乏终端SDK直接集成做人脸验证,
  • 也缺乏云端人脸对比来找补
基本上,基于飞书来闭环完成智能终端场景下的人脸识别需求就不用想了,因为现在的人脸能力基本上只能服务小程序场景。
如果,我们开个脑洞,把「人脸能力」开放到企业通讯录级别呢?
250px|700px|reset
飞书通讯录的员工用户信息页
什么叫「企业通讯录级别」的「人脸能力」?非常简单:
  • 就是在员工用户信息页,增加一个「人脸认证」交互,让用户可以直接上传自己的人脸。
  • 然后在云端、第三方APP、小程序端直接开放人脸对比接口
这样,第三方关于「人脸认证」这件事情就被极大的简化了。
250px|700px|reset
如果有这样的能力,那「芝麻开门」可以马上做的事情就是做减法:
  • 砍掉小程序。人脸采集这个事情直接复用飞书的原生能力即可。
  • Bot 端的APP,植入飞书人脸对比SDK,云端的人脸对比服务可以拿掉了。
最重要的,用户还获得了更好的体验,企业获得了更好的运营效率。——不用花时间去宣讲芝麻开门的小程序如何用,也不用花一堆时间去探索如何配置权限,管理范围了。
5.信息化的本质:自己人值得最好的。
最后,说个对理解信息化这件事情的一个奇怪视角。有一个很奇怪、却比比皆是的误区:给企业自己内部用的系统或产品,大家一般认为:对付一下就得了。
一方面提供产品的人没有压力,反正是内部用,不跟具体绩效挂钩。另一方面用的人也都能忍,反正自己人写的,能有啥要求呢。我们都知道很多企业的内部系统很烂,但是也用了蛮多年了。
换一个视角,就「芝麻开门」这件事情而言,我们的出发点不是门禁,而是:企业信息化。我们不是给内部简单提供一个产品,而是站在企业信息化的视角,如何在门禁这件事情上提升信息化能力。就因为芝麻开门给内部自己人用的,所以必须得是优质的信息化体验,必须得省时省力省心。
产品的交付多考虑一点点,给企业创造的效能是巨大的——想想省下的那些门禁管理员的繁琐操作,繁琐流程。
  • 企业如何运行,不是老板定的,恰恰是每一个一线的员工定下来的。
  • 研发决定了产研流程的信息化,到底用禅道,还是用飞书的多维表格?
  • HR 决定了招聘的流程的信息化,到底用用飞书招聘,还是用Tower,或者Excel?
  • 销售决定了客户管理的的信息化....
  • ......
  • 很多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员工自己就框定了企业的效率。
所以,正是因为自己人用,才更需要在「效率」这个事情上较真。
最后总结一下:
从信息化的视角来看:给自己人用的东西,一定得是好东西。
信息化的本质:自己人值得最好的。
先进生产力和业务协同平台
联系我们立即试用

先进团队,先用飞书

欢迎联系我们,飞书效能顾问将为您提供全力支持
分享先进工作方式
输送行业最佳实践
全面协助组织提效
联系我们立即试用